阳羡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数学故事化随笔

发布时间:2021-11-10 11:02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阳羡小学 点击量:5841 【公开】

一、故事导学,促成好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从轻松愉悦、自由懒散的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课堂,难免会有很多不适应。他们会经常出现坐姿不端正,听讲习惯差甚至是哭闹发脾气……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说,前几个月抓牢常规,促成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有些老师会耐心地一遍遍训练,有些会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让孩子们自发地去了解内化这些常规和习惯会更有效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孩子们自觉并深刻地了解呢?故事就能帮助我们。

在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小朋友看,森林小学开学了,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正在上课呢!(出示一幅小动物们上课乱哄哄的图片)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通过观察意识到,并用自己的话说出他觉得小动物们的表现不好,这时候相机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表现不好在哪些地方?你觉得怎么做才是好孩子呢?继而渗透常规和听讲习惯的要求。

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刚刚接触数学课堂的时候发现数学学科并非枯燥乏味的,能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伴着自己已经有的认知水平进入课堂,并深刻理解和记忆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课堂常规和行为习惯。

二、故事过渡,突破理解难点

低年级的孩子的其他知识储备都处于初步成长的阶段,而数学又并非单一的学科,要想把数学学好,你需要有不错的理解能力,精准的判断能力,发散的思维能力等。低年级的孩子,语文知识和阅读量都差强人意,因此他们在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时,最容易发生的现象就是不理解或者偏差理解题目的意思,无法正确解答。如果一味地机械化地解释某个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孩子们可能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记了,好一点就是这学期记住了,下学期又忘了。这样的解释是没有效果的,如果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学故事进行过渡,让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投入到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中,反而有显著的记忆效果。

笔者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碰到一些简单的和差问题,这些和差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困难。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小兔和小狗一共有18本书,小兔比小狗多2本,小兔有多少本书?小狗有多少本书?这道题目出现在低年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但笔者认为这样机械化地尝试比较浪费时间,而在低年级渗透一些比较巧妙的解题方法也比较有利于孩子们日后在中高年级的发展,因此我不光告诉他们可以试一试哪两个数加起来是18,又相差2;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想办法让小兔和小狗一样多来解决这道题。在画线段图这种方法中我又说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那时候笔者自以为孩子们碰到这种题目肯定都能顺利解决,于是当天就把题目小小改动了一下,变成小牛和小猪一共采了18朵花,小牛比小猪少采2朵,小猪采了几朵花?小牛采了几朵花?作业收上来一改,竟只有一小部分人答对。又这样训练了2天,这一类题型孩子们在理解和方法的记忆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我终于明白了这个知识点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个理解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还需要花点功夫。

第二天上课,我拿出了想了一晚的杀手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兔和小狗遇到了一些麻烦事,他们两个人一共有18本书,小兔比小狗多2本,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他们俩的书变得同样多呢?

A:我可以借给小狗2本书,这样他们就一样多了!

师:这个办法好,成功让他们的书变得同样多,那么你借给他们2本后,他们两个人一共有几本书呢?还是18本吗?

A:不是了,我借给他们2本了,两个人现在一共有20本了。

师:现在他们两个人书一样多了,一共有20本,你们知道他们现在有多少本了吗?

学生纷纷表示每人都有10本。

师:对啊,这时候小狗说,谢谢你啊A同学!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现在我要把这2本书还给你了!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小狗原来有几本书了吗?小兔呢?

大家都博有兴致地发言回答。

师:还有同学有好办法吗?

B:小兔子给小狗1本书就可以了呀!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两个人一样多了吗?这次总数变了吗?两个各有多少?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总数没变,每个人都有9本书!

师:谁来猜一猜,大家帮他们解决问题以后小狗说了些什么?

B:他说谢谢小兔子借1本书给他,要把书还给小兔子!

师:小狗也说要谢谢同学们有这么好的办法!那现在大家知道他们原来有几本书了吗?

题目解决后又有孩子举起手来!

C:老师!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拿走小兔子2本书!

师: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这2本书就先放在C同学那里保管,现在每人有几本书了?

同学们回答两人共有16本,每人都是8本。

C:现在问题解决了,我要把书还给小兔子了!

师:你真是个热心的好孩子!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了三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小兔和小狗开心极了!所以他们打算给这三种方法起个名字,分别叫大方的A同学、聪明的B同学、热心的C同学,有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们要这样起名字吗?

生:大方是因为借给小狗2本书,聪明是因为没有改变总数自己内部调剂变得同样多,热心是因为帮小兔子暂时保管了2本书。

大家都开心地笑出了声!这天过后,孩子们做这类题目就变得得心应手起来,还时不时打趣我用的是xx的x同学法呢!

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学故事情境,就让孩子们在轻松投入的氛围中理解了难以理解的和差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用故事的发展教会孩子们方法后又通过三个方法的命名巧妙地让孩子记住每一种方法的运作程序,后面一提起方法的名字就行唤醒他们对这个故事的记忆,这个由理解引发的难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荆溪中路354号     联系电话:15906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