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做老师、不会做班主任的人,拿了这本书,按照书中说的去做,我估计一年之后,就能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老师、班主任了。这么实用、实在的教育之书就是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这本书,能获得什么?会被感染,被作者做班主任工作如此用情、用心所感染。
读了这本书,曾做过班主任的我,感觉惭愧。当年我也勤勉得做班主任,也想了许多办法改进工作,比如,推行“班长轮换制”、让学生带锅碗瓢盆开展美食社团活动,与之相比真是小儿科。郑老师是成系列的、系统的,自己探索出来了一条科学之路。对这位自喻“教育农人”的班主任印象深刻,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执着前行,给“作物“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用心享受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一座稻香袅袅、小虫啾啾的农夫乐园。起初读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当看完郑老师的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精致、用情而优雅的现代班主任。
书中有着丰富、丰满的“细节”,呈现了教育的境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细节,与科任老师的细节,与家长的细节,都是鲜活、活生生的。现在是理念泛滥的时代,常常眼花缭乱。而这本书浅显易懂,大概就是所谓的“草根”吧?原野上那些铺天盖地、自由生长、盛开的小花小草,如何不是草根?如何不美妙?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在细微处用心》,分别写了“运用名字的艺术”、“与学生对话的艺术”、“奖励学生的艺术”、“惩戒学生的艺术”、“与科任老师合作的艺术”、“与家长合作的艺术”,几乎所有在做班主任时会遇到的问题,都出现在其中了,然后,提供解决的途径、办法、方式。举例子,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读罢细细体味,入情入理不得不佩服。
一、“名字”,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
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战。
比如,单讲“名字”,就分“对待名字的误区”、“如何记住学生的名字”、“运用名字的艺术”、“用好教师自己的名字”这几章节。就如何记住学生的名字,郑老师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xx后面的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ppt,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在“如何运用名字的艺术”一章中,郑老师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我在阅读她的书籍时特别想试一试,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二、“语言”,一种了不起的大智慧的展示。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哟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孩子们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还有一则故事,引发我的沉思:题目叫“一切尽在不言中”:“一次监考时,我突然发现了两个作弊‘嫌疑犯’后面的同学将一个小纸团轻轻地抛到前面同学的座位边,前面的同学迅速拾起握在手里。我想将‘罪证’拿到手,又不想让那两个学生当众出丑。于是我平静地走过去,指指纸团又指指垃圾桶,学生疑惑地看看我,顿时明白了我的意思,刷地红了脸,轻轻说了声‘谢谢’,以掩饰自己的不安,并把攥紧的小纸团放到我手里。我很自然地把每小纸团扔到垃圾桶里。接下来的时间里,该生直专心考试。”(《与学生对话的艺术》之七:于无声处,以退求进)
一切都在不言中,无需我在做任何解释。一个普通的老师,工作近二十年一直做班主任,很有一段时间同时做两个班主任,是需要何等的毅力,许多人一个班主任都做不下来,她能做两个,为什么?怎么能?——智慧。有智慧就有办法,有办法就能四两拨千斤。——善良。有善良之心,根本在于有爱心。有爱心有善良之心,那是教育的真谛。我从没有见过作者,不熟悉、不了解,但是,我从书中却感受到了一个精致,用心,有情怀,爱美,向往自由、快乐、幸福的好老师的形象。
郑老师的班主任艺术是成系列的、系统的,自己探索出来了一条科学的育人之路。这其中既有郑英老师自己的“体温”,有属于她自己的特点,又融入在“科学的”、“规范”的科学系统里,在共性中呈现鲜明的个性。她一以贯之地坚守,在班主任的园地之中,种上了百花,此刻正如是春天,花树、花枝上的花朵正次第绽放。何其优雅着地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