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

发布时间:2022-12-15 09:33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宜兴市阳羡小学 点击量:5053 【公开】

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科学态度: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

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

学生材料: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

4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8.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1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2.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3.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4.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5.说说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6.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

7.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三、拓展延伸

1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阅读资料。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板书设计】

 人的呼吸

 

支气管  支气管

 

  



上一篇 : 少年闰土 | 下一篇 : 海洋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荆溪中路354号     联系电话:15906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