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融入日常教学,强化劳动意识。开设手工制作、园艺劳动等4项劳动校本课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如在语文课上讲述劳动故事,在数学课上运用劳动场景进行数学教学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文化的熏陶。
二是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劳动能力。学校每月2次组织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日、社区服务、农事体验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提升劳动能力。每学年1次的秋季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社会能力。
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劳动热情。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制定劳动评价表,包含劳动内容、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主体、注意事项等6项内容。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定期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提高劳动热情,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